地址:湖北省公安县青吉工业园
公司电话:0716-5225925
售后服务:0716-5234241
营销专线:0716-5226671
公司传真:0716-5228925-2
邮编:434300
邮箱地址: yxgs@hbaxle.com 或 marketing@hbaxle.com
地址:湖北省公安县青吉工业园
公司电话:0716-5225925
售后服务:0716-5234241
营销专线:0716-5226671
公司传真:0716-5228925-2
邮编:434300
邮箱地址: yxgs@hbaxle.com 或 marketing@hbaxle.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驱动桥主减速器调整方法及要点发布时间:2016-02-01
湖北车桥是以汽车前后桥全智能生产为主导的专业化厂家,其产品随主机厂远销哥伦比亚、亚美尼亚、韩国、新西兰等及非洲一些国家。下面就驱动桥主减速器调整方法及要点的成功之处与大家一同交流分享,便于汽车驱动桥主减速器手工检修和调整。
一、主锥齿轮轴承预紧力的调整检测,此调整在主减速器组装之前。
1.调整方法:
通过两轴承内座圈之间隔套一端的调整小垫片来调整。增加垫片,轴承预紧度变小;反之,轴承预紧力变大。
2.调整步骤:
(1)用专用夹具夹住主动锥齿轮,(没有专用夹具时,也可辅以台钳进行装配)。
(2)装配主动锥齿轮总成。为了排除油封摩擦力矩对检测轴承预紧力矩的影响,轴承盖和油封暂时不装。
(3)用扭力扳手以196~245N•m的力矩拧紧槽形螺母。
(4)检测并反复调整轴承预紧度,直至符合技术要求。
(5)调整好后,按技术要求重新装配好主动锥齿轮总成。装配时注意点:润滑油孔、润滑油槽必须相应对正。
3.检测方法:
(1)检测轴承预紧力矩在台钳上夹住主动锥齿轮轴承座,转动突缘的力矩应为1.0~1.5N•m。此时,可用弹簧秤钩 拉突缘孔,拉力应为16~25N。
(2)检测轴承轴向间隙用带有磁性表座的百分表测量,轴向间隙为0.05mm,极限为0.1mm。
二、从动锥齿轮轴承预紧度的调整与检测
该项目调整是在从动锥齿轮总成装配完工后进行。装配时注意点:
(1)轴承盖、壳体必须配对安装。
(2)轴承盖连接螺栓和调整大螺母只是拧到一定的位置,不要拧紧。
1.调整方法通过左、右侧调整大螺母来调整。旋入调整大螺母,轴承预紧度变大;反之,轴承预紧度变小。
2.调整步骤
(1)将一侧的调整大螺母紧到底。
(2)将另一侧的调整大螺母紧到底,再旋回约1/4圈左右。
(3)检测并反复调整轴承预紧度,直至符合技术要求。
3.检测方法
经上述调整后,转动从动锥齿轮所需力矩应在1.47~3.43N•m范围内。还可用经验法辅助检测:以轴承盖为支点,用杠杆顶被动齿轮,应感觉到有微量的间隙。用起子拨动轴承滚柱,轴承滚柱应有一定的活动量。
三、主从动锥齿轮啮合间隙的调整
从动锥齿轮轴承预紧度调整后,整装好主、从动锥齿轮总成,进行该项目调整。装配时注意点:主动锥齿轮总成和壳体间的润滑油孔、润滑油槽必须相应对正。
1.调整方法①调整大垫片调整通过主动锥齿轮总成和壳体间的调整大垫片进行调整。增加调整大垫片,啮合间隙变大;反之,啮合间隙变小。②调整大螺母调整
松左侧调整大螺母,紧右侧调整大螺母,啮合间隙变小;反之,啮合间隙变大。
注意点: ①此时属初调啮合间隙,一般只通过调整大螺母调整。②调整时,必须先松一侧调整大螺母,再紧另一侧调整大螺母,先松后紧,松几圈,紧几圈,以保证从动锥齿轮轴承预紧度不变。
2.检测方法:啮合间隙原厂规定标准为0.15~0.40mm,大修允许值为0.20~0.50mm,使用极限为0.60mm。检测方法可用如下几种:
(1)百分表检测法:将百分表固定于主减速器盖上,用百分表测头抵在主动锥齿轮突缘的边上,左右转动突缘,测出其自由摆动量,即为啮合间隙。
(2)卡尺检测法:将0.5~1mm的软金属丝(软铝丝或者保险丝)放入被动锥齿轮齿面间,转动锥齿轮,将压扁的软金属丝用游标卡尺测量其厚度,即为啮合间隙。
(3)经验法:用手来回转动主动锥齿轮突缘,凭经验听轮齿撞击声,可判断啮合间隙大小。
四、主、从动锥齿轮啮合印痕的调整
啮合印痕反映了主减速器齿轮的受力承载情况,主减速器的调整应以啮合印痕为主。
1.检测方法--印痕法
在从动锥齿轮一圈均布3~4处,每处1~2齿的齿面上涂以红丹油或者红印泥,然后转动从动锥齿轮,检查从动锥齿轮上的啮合印痕是否适当。
2.啮合印痕的正确部位(无负荷时):啮合印痕应达到齿长的50%以上,位置控制在轮齿的中部偏小端,离小端2~4mm。齿高方向的啮合印痕应大于有效齿高的50%以上,离齿顶0.8~1.6mm。
3.调整原则
(1)调整时应先调好主、从动锥齿轮轴承预紧度,啮合间隙,然后调整啮合印痕。
(2)检查调整啮合印痕时,应以前进档工作面为主,适当兼顾倒退档。
(3)调整啮合印痕时,应辅助调整啮合间隙。
(4)调整啮合印痕过程中,必须保证从动锥齿轮轴承预紧度不变。
4.调整方法:在齿长方向,调从动锥齿轮(松、紧调整大螺母),主动锥齿轮辅调(增、减调整大垫片);在齿高方向,调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辅调。具体按“大进从,小出从;顶入主,根出主”的方法调整。
(1)大进从:若啮合印痕靠近锥齿轮大端,将从动锥齿轮向内侧调整(松右侧调整大螺母,紧左侧调整大螺母)。调整后,若啮合间隙过小,再将主动锥齿轮向外侧调整(增加调整大垫片)。
(2)小出从:若啮合印痕靠近锥齿轮小端,将从动锥齿轮向外侧调整。调整后,若啮合间隙过大,再将主动锥齿轮向内侧调整。
(3)顶入主:若啮合印痕靠近锥齿轮顶端,将主动锥齿轮向内侧调整。调整后,若啮合间隙过小,再将从动锥齿轮向外侧调整。
(4)根出主:若啮合印痕靠近锥齿轮根端,将主动锥齿轮向外侧调整。调整后,若啮合间隙过大,再将从动锥齿轮向内侧调整。就这样,根据啮合印痕部位反复调整,直至符合技术要求。调好啮合印痕后,将从动锥齿轮轴承盖的连接螺栓以196~235N•m的扭矩拧紧,装好防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