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制造”湖北车桥4.0交易云平台正式上线!
车桥动态 News
热门产品
联系车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主从动锥齿轮的传动调整要求

主从动锥齿轮的传动调整要求

发布时间:2016-01-03

    主从动锥齿轮传动要达到运转时速度均匀,没有冲击和振动,且传动噪声小,装配则要精确地保持正常啮合。所谓正常啮合,对圆柱齿轮而言,即应保证啮合间隙和啮合印痕的要求;对圆锥齿轮则是保证两个锥齿轮节锥顶和节锥母线重合,即要求两锥齿轮轴心线必须垂直相交。由于制造误差、热处理变形和承载后齿轮与支撑系统的弹性变形等原因,这些要求很难实现。所以,在生产实践中,锥齿轮通常是通过啮合印痕、啮合间隙和齿背不齐差、轴承预紧度和噪声大小来检验判断齿轮的工作情况。啮合印痕、啮合间隙和齿背不齐差三者是相互关联的,通常若啮合印痕正确,齿隙和齿背不齐差也正确。旧齿轮由于齿面磨损,齿厚变薄,引起间隙增加,这是正常现象。因此,在调整啮合印痕时,不应该强行恢复配对时的啮合间隙,而应首先保证正常的啮合印痕,然后留出间隙。即遵循“啮合印痕为主,啮合间隙为辅”的原则。   
    对锥轴承施加适当的预紧力是提高支撑刚度的措施之一。实践表明锥齿轮两支撑刚度对齿轮寿命影响极大。大小锥齿轮在水平和垂直平面内的最大变形量应不超过±0.075 mm。除在结构上采取一定措施外,通常在安装锥轴承时带有一定的预紧力。调整预紧力时应在大、小锥齿轮不受力的情况下进行。预紧力的大小,以相当于转动齿轮时有2.06~2.45 N*M的阻力矩为宜。对从动锥齿轮的锥轴承,由于其支承结构不同,受热后轴承的紧度可能增加。故从动锥齿轮的锥轴承不宜有预紧度,甚至可留有适当间隙。即便预紧,其预紧程度也不宜超过支承主动锥齿轮轴承的预紧度。在进行啮合印痕调整时,应保证轴承的预紧力或间隙不发生变化。    
    啮合间隙是装配时产生的。其大小应根据齿轮的工作条件、精度等级来确定,通常以制造公差来保证。其主要作用是贮存润滑油,补偿制造和装配误差,补偿工作时热变形和弹性变形。新换齿轮在保证正常啮合的情况下,应有0.25~0.5 mm的啮合间隙。   
    啮合印痕是指齿轮副在轻微制动下,分布在齿面上的接触斑迹。啮合印痕的检查通常采用在主动齿轮齿面上涂一层薄红丹油的方法,转动齿轮副后,在被动齿轮的齿面上便会出现啮合印痕。正常的啮合印痕是指在齿宽方向印痕的长度不得小于齿宽的50%~60%,沿齿高方向的印痕宽度不得小于齿高的40%~50%,而且必须分布在节锥上。齿轮安装位置、支承刚度和载荷对啮合印痕的位置都有影响。